2023年9月17日,是玉湛高速通車三周年。三年來,在各項有力措施的實行下,玉湛高速車流量逐步上升。在即將到來的中秋、國慶雙節“超長黃金周”,玉湛高速將迎來新的車流高峰。
加快粵桂瓊區域一體化進程
回顧2020年9月17日,隨著玉湛高速的全線通車,玉林到湛江的車程由原來的近4小時縮短至1.5小時,密切了北部灣城市群聯系,進一步推動粵桂兩省區經濟發展與合作,加快了粵桂瓊區域一體化進程,促進沿線資源開發和社會經濟發展。
“逢山開路,遇水架橋”,玉湛高速從建設設計之初到通車運營,都是一條造福大家的民生路、幸福路。其中,廣西段途經的博白縣、陸川縣是客家人聚居的大縣,分布著壯族、苗族等少數民族。廣東段途經廉江市和寮鎮、塘蓬鎮、新民鎮、遂溪縣等,沿線地區借助便捷的交通方式實現了發展新飛躍。
據悉,在房建工程設計中,中交建設團隊積極融入當地文化,打造獨具屬地化風格的建筑造型。通過優化線路和設計方案,為方便鄉鎮百姓上高速,確立了“鎮鎮有互通”的理念,在玉湛高速全線設置了17個高速出入口和16處接地互通立交,實現了沿線每個鄉鎮通高速的目標,為沿線區域實現鄉村振興鋪就康莊大道,為工業、農業重鎮打通交通命脈,提供了便利運輸條件。
多措并舉推動生態建設
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,五年前中交建設者來到玉湛高速,施工過程中,中交建設團隊將“建設生態環保路”的理念貫穿始終,盡量使用荒地,減少占用基礎農田,合理使用橋隧方案,避免土地資源的浪費。為了保護沿線自然環境,項目施工盡量不擾亂山洪水系,沿線建設沉淀池,保證施工及生活用水達標排放。在開挖土方時,盡量避開雨季,避免出現山體滑坡、河道堵塞等災害。同時,對土場位置進行合理選擇,做到邊動土邊防護,防止水土流失;把“草灌喬”相結合的鄉土植物栽種到道路兩旁,根據氣候特點分層次栽種,保證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。
其中,全線最長大橋——東海島特大橋,施工涉及紅樹林保護區,為保護珍稀植物、調節海洋生態,建設團隊提前策劃、科學組織施工,多措并舉為保護紅樹林貢獻了中交力量。如今,玉湛高速沿線道路兩旁樹木林立,郁郁蔥蔥,候鳥翩躚,繪就了一幅幅動人的生態畫卷。
提升司乘人員的幸福感
玉湛高速自通車運營以來,持續做好通行費增收工作,在“引”上做文章,在“增”上下功夫,全力推動引流增收工作走深走實。通過打造“高速+物流”模式,加強與大型物流企業的交流與合作,讓玉湛高速成為“陸地+港口+海運”渠道的重要支撐點;通過打造“高速+旅游”模式,積極推動與玉林、湛江旅游部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建立聯席工作機制,在產品推廣、聯合營銷、信息共享、信息發布等方面加強溝通配合,主動“向市場要效益”;通過打造“高速+服務”模式,在收費站開展便民活動,切實提升過往司乘人員的幸福感和獲得感,吸引人民群眾優先選擇玉湛高速出行。
據介紹,玉湛高速打造“網紅”服務區,開設“路游憩”超市,服務于行、服務于人、交旅融合,使中交品牌逐漸深入人心;通過舉辦綜合產品展銷會、在服務區打造地方名品展銷館等方式,搭建平臺,引進沿線各地特色產品、周邊旅游產品,充分展示當地特色文化,以服務司乘人員為切入點,實現更多的“公路附加值”,聚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行業標桿路。玉湛高速還培養專業化養護團隊,充分發揮“一路多方”聯動機制優勢,與高速綜合行政執法局、交警部門共同組織突發事件交通疏導演練,提升應急處置反應和事故處理能力。全方位啟動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,高效開展安全管理體系梳理,完成各項問題整改工作,初步建立起科學化、標準化、制度化安全生產管理體系,成功通過了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達標創建。